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英国军情六处的首位女局长

英国军情六处的首位女局长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郑立颖

发于2025.7.14总第1195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2025年夏天,英国英国情报界迎来“一次历史性的军情任命”。

6月下旬,处的长英国政府宣布,首位任命布莱斯·梅特雷韦利为秘密情报局(MI6,女局即军情六处)下一任局长。英国这是军情军情六处自1909年成立以来,首次由女性担任这一关键职位。处的长现年47岁的首位布莱斯·梅特雷韦利,目前任军情六处技术与创新总监,女局将于10月1日正式接替理查德·摩尔,英国成为该机构116年历史上的军情第18任局长。

在军情六处内部,处的长局长职位通常被称为“C”,首位是女局该机构中唯一公开身份的成员,全面负责机构的全球情报运作,并直接向外交大臣汇报工作。

“这项具有象征意义的任命,正值国际局势动荡加剧之际。”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英国正面临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从外国间谍船潜入本国水域,到针对公共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愈发频繁,军情六处肩负着前所未有的严峻使命。

斯塔默在声明中强调,如今英国情报部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布莱斯将展现出国家所需的领导力,“捍卫我们的安全,保护我们的人民——这正是我‘变革计划’的核心所在”。

“间谍是我唯一渴望的职业”

梅特雷韦利是一名职业情报官员。1999年,她从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毕业,主修人类学,并在同年加入英国军情六处,成为一名外勤特工,主要负责在海外招募情报人员、建立秘密网络。

据《泰晤士报》报道,大学时期的梅特雷韦利以安静、内敛著称,常常将时间投入于书本与研究之中。她还是剑桥女子赛艇队的一员,曾在1997年著名的牛津剑桥对抗赛中,助力赛艇队惊险战胜牛津。

但在此后的岁月里,梅特雷韦利仿佛从公众视野中“消失”。她没有社交媒体账户,也没有公开履历,只在政府文件中被简要提及:“为英国外交政策作出杰出贡献。”

“她几乎是我们这一代中唯一一个没有Facebook的人。”一位当年赛艇队的队友如此形容。

据悉,梅特雷韦利原本计划申请进入英国外交部,但因其语言天赋和跨文化背景,被情报系统“转化”。进入军情六处后,精通阿拉伯语的她很快被派驻中东。

2000年至2003年,梅特雷韦利以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驻迪拜二等秘书身份,执行首次海外情报任务。彼时正值“9·11”事件发生,随后伊拉克战争爆发,中东地缘格局剧变,她参与了多项情报合作和敏感事务,在反恐和安全领域积累了关键经验。

任务结束后,梅特雷韦利调回伦敦,以情报交流项目身份进入军情五处,主要应对俄罗斯、伊朗等“敌对国家”威胁,同时负责打击恐怖主义网络。

2006年底,梅特雷韦利重返军情六处,继续在一线与总部之间来回穿梭。2021年,她被任命为军情六处技术与创新总监,代号“Q”,成为该职位史上首位女性负责人。她主管情报系统的技术革新,包括反生物识别技术、网络攻防、深度伪造识别与隐秘通信等关键前沿任务。

除了丰富的情报实战经验,梅特雷韦利还展现出出色的公共沟通能力。2021年,她以“K局长”身份匿名接受《每日电讯报》采访,罕见地就《官方保密法》的修订进行公开发声。她指出,英国需要建立更现代、更有力的法律框架,以应对“外国势力日益加剧的干预行为”,“我们的工作注定要在隐秘中完成,但国家安全的防线需要全民理解与参与”。

不久,《2023年国家安全法》正式出台,被视为英国反间谍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节点。

2022年,梅特雷韦利以笔名“艾达”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首次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与职业初心。她回忆,自己在海外成长,童年时期曾从哥哥手中“抢”来一本《尤斯伯恩间谍手册》,划去封面上的哥哥名字,郑重地写上自己的。她与朋友们用“猪圈密码”传递纸条,在花盆下藏信息,在游戏中演练真实情报活动。她自嘲是个“极客”,而“间谍”始终是她唯一的职业梦想。

在采访中,“艾达”直言,在一个仍由男性主导的情报世界中,她从未因缺乏女性前辈而犹豫。“间谍,是我唯一渴望的职业。”

梅特雷韦利被正式任命为军情六处局长后,情报史学者、《她的特勤局:被遗忘的英国女间谍》一书作者克莱尔·哈伯德-霍尔评价说:“显然,她的性别具有历史性意义,但就其职业素养与技术专长而言,这是一次极为精准的任命。”

在克莱尔看来,梅特雷韦利的职业生涯大半时间在海外,包括在战区的经历,并且拥有突出的外语和技术背景,是“当代间谍的典型代表”。

家族史风波

关于梅特雷韦利的家族背景,此前外界知之甚少。据英国与俄罗斯多家媒体报道,她的祖父康斯坦丁·多布罗沃尔斯基曾是二战期间苏联红军的叛逃者,后来在纳粹占领下的乌克兰切尔尼戈夫地区担任德国军方的首席线人。

6月26日,英国媒体披露了在德国弗莱堡的军事档案馆里发现的数百页关于多布罗沃尔斯基的原始文件。资料显示,纳粹情报部门称其为“30号特工”,外号“屠夫”。在多封亲笔信中,他以“希特勒万岁”作为落款,自述“亲自参与了对犹太人的清洗行动”,并详细描述了自己在基辅等地执行秘密处决的过程。

俄新社补充称,多布罗沃尔斯基1906年出生于乌克兰切尔尼戈夫,父亲为德波混血,母亲为乌克兰人。1926年,多布罗沃尔斯基因涉嫌反犹太主义、煽动反苏和隐瞒出身被流放西伯利亚10年。1937年流放归来后,他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学习工程经济学。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他“主动申请前线服役”,但在1941年8月叛逃,投诚纳粹德国。

随后,多布罗沃尔斯基加入德国秘密战地警察(GFP)。该机构参与“清洗行动”,对政治异见者、游击队员及犹太平民进行处决。作为间谍,多布罗沃尔斯基每月领取81德国马克。当时,苏联方面曾悬赏5万卢布通缉多布罗沃尔斯基,称其为“法西斯食人魔”。

1943年,多布罗沃尔斯基的妻子芭芭拉与2个月大的儿子康斯坦丁逃往英国。1966年,康斯坦丁正式入籍英国,改姓“梅特雷韦利”。康斯坦丁·梅特雷韦利先后就读于拉蒂默学校、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曾在英国陆军服役,后被派驻利雅得军医院工作。

1977年,康斯坦丁的女儿布莱斯·梅特雷韦利出生。她的职业轨迹与父亲截然不同,大学毕业后投身情报体系,并最终晋升为军情六处局长,成为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关键人物。

梅特雷韦利祖父的过往一经曝光,引发舆论震动。英国广播公司(BBC)俄语频道报道称,根据相关档案,苏联克格勃在1969年推测多布罗沃尔斯基可能仍在世,并将其列为“头号通缉对象”。一份长达460页、标注“绝密”的档案中,详细记录了其战时罪行,并称其“作为外国情报人员,参与处决苏联公民,是国家叛徒”。

6月28日,英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回应称,梅特雷韦利“既不认识,也从未见过她的祖父”。一位政府发言人表示,梅特雷韦利的家族史充满冲突与分裂,“正如许多拥有东欧血统的人一样,公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很片面”,但也正是这种复杂背景,促使梅特雷韦利在极端主义抬头的当下投身公共安全事业,致力于保护英国民众免受“敌对国家”的威胁。

军情六处方面也表示,梅特雷韦利从未与其祖父有过接触,其职业选择和价值观完全立足于现代英国情报体系的责任与使命。该机构强调,梅特雷韦利的任命基于其“专业能力和战略远见”的综合考量。

在被正式任命后,梅特雷韦利在一份简短声明中表示,能够领导军情六处“让我无比自豪与荣幸”。但截至7月7日,她尚未就祖父的历史公开发表任何评论。

“我们是边缘人”

军情六处是英国对外情报机构,职责包括全球范围内收集和分析情报、策划秘密行动,并维护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利益。与之并列的还有负责本土安全的军情五处和政府通信总部(GCHQ),三者共同构成英国国家安全体系的“铁三角”。

在这三大情报机构中,军情六处历来被视为最神秘的一环。相比之下,军情五处早在1992年就迎来首位女性掌门人斯特拉·里明顿,第二位则是2002年至2007年期间负责该机构的伊丽莎·曼宁汉姆-布勒;2023年,安妮·基斯特-巴特勒成为首位政府通信总部女主管。

《女间谍的秘密生活》作者夏洛特·菲尔比认为,布莱斯·梅特雷韦利被任命为军情六处局长,不仅标志着英国情报系统的一次高层更替,更意味着英国情报界性别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目前,英国三大情报机构中,女性员工占比仍不足四成,晋升至最高职位的女性仅有四人。但女性在情报系统中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军情六处的一位女性运营总监曾公开说:“在一个由男性主导的文化中,女性往往被低估,这反而成为我们建立信任和突破防线的重要优势。”

事实上,女性早就在英国情报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1929年,简·西斯莫尔成为军情五处首位女性情报官,负责调查苏联间谍活动。之后,她加入了军情六处,成为双面间谍金·菲尔比的下属,也是他最忌惮的对手。在回忆录中,菲尔比写道:“简可能是军情五处有史以来最能干的专业情报官员。”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军情六处与军情五处才开始正式大规模招募女性情报官员。斯特拉·里明顿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自己1969年进入军情五处时,“女性只能从事后勤事务,真正的情报收集与外勤工作完全由男性主导”。

进入21世纪,军情六处等情报机构的性别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目前,军情六处四大关键职位中已有三席由女性担任。2014年,为招募更多女性特工,一位军情六处官员曾匿名接受采访,谈及身为母亲在间谍工作中的独特优势:“这让我能与形形色色的人建立联系,从恐怖分子到政府官员……相比单身女性,我的威胁更小,因为他们也有母亲、姐妹和女儿。”

2022年,《金融时报》曾对梅特雷韦利等三位军情六处女性高层进行联合专访。梅特雷韦利谈及女性特工所面对的心理挑战:“在你决定成为一名特工的那一刻,你就必须进行成千上万次基于风险的判断,但你不确定如何在情感上作出反应。讽刺的是,这有点像在无人区行走。”她当时使用“艾达”作为化名,认为在这个高度不确定的职业领域,女性往往更擅长寻找与人连接的方式。“我们是边缘人,而边缘性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观察角度。”

现年62岁的军情六处局长理查德·摩尔一直是推动性别多元的重要倡导者。他曾明确表示,“任命女性的时机已经成熟”,推动性别平衡与提升组织效能并不矛盾。他也是梅特雷韦利此次“接班”的重要支持者,评价她“既是杰出的技术专家,也是具备全球视野的战略型领导者”。

《华盛顿邮报》评论称:“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任命一位女性出任军情六处局长,是英国情报系统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自我更新。”

如今,中东局势持续震荡,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网络攻击和信息战在欧洲愈演愈烈,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在大西洋彼岸,美国情报系统也正经历深度调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英情报合作遭遇诸多变数。早在2018年,特朗普就在公开场合否认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称“更相信普京而非中情局”,引发盟友广泛质疑。2025年再次上台后,他迅速解除了蒂莫西·霍的国家安全局局长职务,清洗情报体系核心分析人员。

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表示,在全球局势日益动荡、技术成为对抗关键的时代,“我们的对手正在深度合作,布莱斯将确保英国从容迎战这些挑战,保障国内外的安全”。

《中国新闻周刊》2025年第25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编辑:于晓】

(责任编辑:娱乐)

推荐文章
  • 纵深推进学查改,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纵深推进学查改,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新华时评·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纵深推进学查改,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 题:纵深推进学查改,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新华社记者刘阳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已到关键时候,问 ...[详细]
  •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迎来陕西活动周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迎来陕西活动周 中新网东京7月9日电 7月8日至10日,大阪世博会中国馆迎来陕西时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陕西活动周以“丝语和鸣 乐享绿美陕西”为主题,举办文艺演出、特色产品展示、经贸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展示陕西的历史底 ...[详细]
  • 以色列袭击黎巴嫩北部致3死

    以色列袭击黎巴嫩北部致3死 中新社北京7月9日电 综合消息:以色列军方当地时间8日对黎巴嫩北部城市的黎波里发动袭击,造成3人死亡。据黎巴嫩国家通讯社报道,黎卫生部8日晚通报称,以色列无人机当天对的黎波里一车辆发动袭击,造成3人死 ...[详细]
  • 新国标发布 企业物资采购将建立统一编码规则

    新国标发布 企业物资采购将建立统一编码规则 记者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了解到,《企业采购物资分类编码指南》国家标准今天(10日)正式发布,为企业物资采购建立统一的编码规则。该标准与已发布的两项团体标准一起,构成我国企业采购管理的标准体系,将为畅 ...[详细]
  • 浙江两项研究成果显著提升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希望

    浙江两项研究成果显著提升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希望 中新网杭州7月9日电(张煜欢)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期短、治疗手段有限,一直是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近期,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JAMA Oncology》及《The La ...[详细]
  • 阿尔及利亚和乌拉圭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阿尔及利亚和乌拉圭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中新社吉隆坡7月9日电 (记者 陈悦)阿尔及利亚和乌拉圭9日在吉隆坡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协议书,加入该条约的国家由此增加到57个。乌拉圭外长马里奥·卢贝特金、阿尔及利亚外长阿塔夫代表各自国家 ...[详细]
  • 这几种“不健康”食物,其实可以放心吃!

    这几种“不健康”食物,其实可以放心吃! 蛋黄胆固醇高?罐头防腐剂多?冷冻蔬菜没营养?因为谣言,不少美食与我们无缘。但实际上,它们可能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糟糕,有些甚至还对健康好处。这篇文章,就来为一些被误解的食物正名。1 蛋黄❌谣言:蛋黄胆固醇 ...[详细]
  • 南航开通首条第五航权定期货运航线

    南航开通首条第五航权定期货运航线 中新网广州7月10日电(记者郭军)记者9日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获悉,南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航物流”)近日正式开通广州-奥克兰-悉尼国际货运航线。这是国内航司首条从中国大陆直飞新西兰定期全 ...[详细]
  • 构建开放普惠太空算网 2025空天信息大会签约太空计算合作

    构建开放普惠太空算网 2025空天信息大会签约太空计算合作 中新网合肥7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 张俊)在空天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开放普惠的太空算网备受关注。正在安徽合肥举行的2025空天信息大会上,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签署《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 ...[详细]
  • 【中国那些事儿】非洲学者:中国对非零关税政策体现扩大开放决心 为非洲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那些事儿】非洲学者:中国对非零关税政策体现扩大开放决心 为非洲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日报网7月10日电 中国持续深化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关系。中方愿通过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实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举措,推动非洲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对此,非洲学者和企 ...[详细]
热点阅读